扫码关注医院公众号 线上挂号、缴费、查询 让您的健康生活更便捷 |
五四一总医院消化内镜医护团队成功完成科室首例无痛肠镜下回肠末端巨大脂肪瘤切除术2025年1月13日,我院消化内镜医护团队在麻醉手术科的配合下成功完成了科室首例无痛肠镜下回肠末端巨大脂肪瘤切除术。 患者主因右侧腹部疼痛15天就诊我院门诊,完善胃镜及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结果回报:回肠末端一5cm质软肿物,已取检,根据形态和活动度考虑良性肿瘤可能性大。听说可能是肿瘤,患者和家属立即办理了住院。 为进一步明确肿瘤侵袭深度和范围,患者术前完善了腹部CT等检查,结果显示结肠肝区脂肪密度影,回肠末端及肠系膜套叠入升结肠,边界尚清晰,属于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和家属紧张的情绪才稍微平静下来。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包括非肿瘤性的病变和肿瘤性的病变。在肿瘤性的病变中,胃肠道平滑肌瘤、脂肪瘤、布氏腺瘤、颗粒细胞瘤、神经鞘瘤和血管球瘤等多为良性,不足15%的肿瘤为恶性肿瘤。 由于肿物位于回肠末端而非结肠,采用结肠镜下黏膜剥离术在操作难度和内镜适用范围上均构成重大挑战。对此,内镜室负责人张菲副主任医师迅速召集全科进行研讨,并决定由陈教授带领张菲副主任医师及消化内镜团队,为患者进行内镜黏膜下肿物切除术。当天,麻醉师与内镜室团队紧密协作,手术过程中,患者脂肪瘤位于回肠末端,而且是粗长蒂肿物,已阻塞了整个回肠末端,无法一次性将其去除,需要利用尼龙绳结扎基底部,由于瘤体大约5cm,粗长蒂瘤体由于重力达到肝区,使得无法观察到瘤体基底部,内镜Dual刀无法靠近瘤体根部,尼龙绳及圈套器圈口均小,无法圈套到根部,张菲副主任立即启用预备手术方案,用圈套器进行分片切除,瘤体减小后,找到瘤体根部用尼龙绳结扎根部切除。手术成功,手术过程中未出现穿孔或活动性出血,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稳定,顺利返回病房。 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确认为脂肪瘤,患者得知脂肪瘤属于良性肿瘤后,患者及其家属心里的重担终于得以卸下,倍感宽慰。 本病例采取经内镜手术成功用圈套器部分切除再联合尼龙绳结扎回肠末端巨大脂肪瘤基底部,为回肠末端脂肪瘤的治疗提供了另一种方案和思路。 手术1个月后,2025年2月26日,患者复查肠镜,手术部位粘膜光整,愈合良好。 消化内镜室首例回肠末端脂肪瘤切除术的成功实施,代表科室内镜下治疗技术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患者的肯定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将会一如既往,共同努力,奋勇前行。 友情提示 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加强健康体检的意识,发现有胃肠道不适或有胃肠道肿瘤家族史的人群,应尽早行胃肠镜检查,以提高消化道病变的检出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拓展知识 1.什么是肠道脂肪瘤 肠道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临床少见,具有质地柔软、生长缓慢的特点。其好发于50~70岁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发生部位通常以结肠为主,其次为小肠,再次为回盲部,在整个人群中发病率为0.3%~5.8%,而小肠脂肪瘤好发于回肠,尤其是回肠末段,也可见空肠,有时也作为小肠肿瘤进行处理,也可发生于十二指肠或回盲瓣。脂肪瘤病的好发部位也是回肠,也有发生于空肠及回肠,另外结肠也可见病变。 2.肠道脂肪瘤的临床症状 脂肪瘤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其症状取决于肿瘤的形态、位置及大小。当脂肪瘤**直径超过2cm时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腹泻、便血等临床症状,瘤体较大者也可引起肠套叠、肠梗阻、肠穿孔等急腹症。 3.如何治疗肠道脂肪瘤 若发现脂肪瘤建议尽早切除治疗。其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切除及外科手术切除,具体的手术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瘤体的大小及部位等因素综合决定。 4.内镜下切除治疗的优点 与外科手术相比,内镜下切除具有费用低、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中国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诊治专家共识也推荐将内镜下切除作为黏膜下肿瘤的**治疗方式。我院采用尼龙绳结扎切除,较原来ESE花费时间缩短,手术效果满意。 五四一总医院消化内镜团队将继续以**的医疗技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守护百姓的消化系统健康,为区域乃至全国的消化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文 | 消化内镜室 图 | 消化内镜室
文章分类:
医院新闻
|